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翔凤管业百科

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让城市自然呼吸

返回列表 来源:南京翔凤科技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2020-09-04 22:57:30

  为进一步提高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巩固南昌市生态水系资源,促进水都城市和水生态文明的综合发展,南昌市将强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到2020年力争全市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到2030年力争全市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让城市自然“呼吸”。


  海绵城市


  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据悉,南昌市将围绕“鄱湖明珠·中国水都”等水系生态特征,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低影响开发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自2016年起,全市所有的新建项目要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各类新区、园区、开发区要率先执行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建成区要结合棚户区(危房、老旧小区)改造整治、城市有机更新等项目建设,以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治理为突破口,推进建成区的整体治理。


  新建小区实现雨水源头控制


  南昌市要求,新建改建海绵型公共建筑和小区住宅,实现雨水源头控制。公共建筑与小区住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采用绿色屋顶、雨水花园等低影响开发形式,因地制宜地规划建设蓄存雨水的景观水体和相应设施,新建公共建筑和小区住宅,应结合绿色建筑建设,推行绿色屋顶或屋顶花园,小区非机动车道和地面停车场,应采用透水性铺装,增加雨水自然渗透空间。


  同时,南昌市将优化城市绿地与广场建设,增强雨水渗透吸纳能力。对城市绿地与广场统筹开展竖向设计,以消纳自身雨水径流,并尽可能为周边区域提供雨水滞留、缓释空间,提高区域内涝防治能力,也可结合景观要求和人民群众活动需求,采取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植草沟、植被缓冲带、雨水湿地、雨水塘、生态堤岸、生物浮床等低影响开发技术,提高城市绿地与广场的雨水渗透能力,增加雨水调蓄、净化功能,有效削减地表径流峰值和流量,并对雨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加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


  南昌市将转变道路建设理念,统筹规划设计符合低影响开发技术要求的道路高程、道路横断面绿化带及排水系统,变快速汇水为分散就地吸水,提高道路对雨水的渗滞能力。同时,加强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发挥水体调蓄功能。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严格落实“蓝线”管理规定,有效保护现状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城市自然水体,合理确定城市水系的保护与改造方案,使其满足海绵城市建设控制目标与指标要求。


  此外,南昌市还将充分利用城市自然水体和雨水湿地等设施调蓄和净化初期雨水,并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及下游水系相衔接;强化水系沟通,保护现有湿地,对城市水系进行水质净化、流速缓滞,并充分考虑河湖水体的水量和水位需求,保证城市防洪排涝,需要的过水流量和调蓄库容。


  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据了解,南昌市将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划定目标实施区域。同时,南昌市将抓好典型示范,积极推进九龙湖新城、临空经济区、高新区瑶湖郊野森林公园、经开区儒乐湖及周边生态治理项目海绵城市建设,着力打造“人与水生态和谐”的海绵城市与智慧城区的典范,探索总结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新举措、技术新手段、管理新政策、资金筹措新模式等,指导全市海绵城市建设



咨询热线

025-52402198